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杜小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从“极言所非”到“无言所是”--评杜小同《海》系列水墨作品

2022-06-24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1963d2153e83f27c9c318b3eb97b3c2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2856e7d8708b51a2117858a291bdd3bd.jpg

从“极言所非”到“无言所是”--评杜小同《海》系列水墨作品

文/孙磊

  “卡夫卡式迷失”:从一个哲学隐喻到一种水墨伦理关系的构建

  看杜小同的水墨作品,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和迷失感始终主导着画面,这种精神气质很容易让人想到卡夫卡。海面、长滩、沙石、柔波、云层等所具有的空廓寂寥的样态,以及小人物枯槁、寡言、呆滞、沉默、疏离、不安、孤独、迷惘的空虚绝望状态,在漫无边际、灰白清冷的朦胧色调笼罩下,洋溢着一种不知所措、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悲剧情绪,艺术家试图以此唤醒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活着”与“生存”状态的关注。这些多少带有自嘲意味的关联图式或形象,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艺术家与观众在面对理想与现实、梦想与悲伤、凝固与瘫痪、忠诚与背叛、希望与绝望矛盾对峙下迷失、焦灼和忧虑的身影。迷失,既是一种对峙与碰撞之后对希望毁坏的默认,同时,它又是在绝望废墟上完成对希望自救的一种开始。福楼拜曾说:“人们通过裂缝发现深渊。”在我看来,“迷失”正是杜小同作品中的裂缝和入口,由此进入,才能发现在他看似迷失的作品表情之下,隐藏着一个叫做“希望拯救”的别样洞天,如同平静的海面之下涌动着的那一洋底的暗流巨力。

  毫无疑问,笔墨清新脱俗、画面简洁空灵,一直是杜小同水墨艺术追寻的语言风格。单就其艺术感染力而言,小同的作品又能做到“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带入感十足。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沉淀,使其深谙“以存有画虚空”的哲理,在他看来,画“空”,并不是特意或偶然留出画面的空白,因为它既不是表现“相空”,也不是表现“事空”,而是要重点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性空”和“理空”,尽量去除现实生活中因“五色”、“五音”的扰乱所带来的“目盲”和“耳聋”,努力靠近老子所倡导的“致虚极,守静笃”的修养境界。所以,即便在他以“海”为大场面描绘对象的作品中,也根本找不到特意或偶然留出的空白,相反,他加入了很多人与环境互为关联的图式或抽象结构,刻意构造一种反日常且充满悖论的物境,并反复描绘渲染,以强化一种迷失与希望、断裂与动力并存的水墨伦理关系。譬如,画面中多处出现的人与海陆连接点、地平线、海岸线、临界线之间的交汇口,成为画面凝结的焦点和表现空灵的重点。这些视觉反差极大、被安东尼·吉登斯称之为“交汇口”的物象,隐藏在现代性挥之不去的浓雾之下,在这里,理想与现实对话、迷失与希望同在、孤独与温暖共生。在杜小同的精神世界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不再是主、客二元对立关系,而上升为一种“自我”对“他者”抱有物损而益的水墨伦理追问。

  对于绘画的伦理性,卡夫卡仍是一个绕不开的路标。在被纷繁的人与事裹挟下的世俗社会,艺术已开始从内心撤退,转向生活的表面以及可以交换的商业领域。我们主动忽略或逃避来自非我群体性和现实世界的问题追问,片面将追求身体的狂欢、欲望化的经验以及消费主义的文艺景象作为艺术创作的通道,甚至将维护纯粹个体所谓病态的“文人腔调”作为精神慰藉的创作初心,才是艺术创作**的羁绊。一百年前,卡夫卡感受到沉重而绝望的精神困境,其实也是现代人迷失于此的翻版,只是内容表现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解释杜小同作品中那片海与那些人,绝不是普遍意义上大众理解的“海”和“人”,他们或许是将双脚插入盛满自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一滩滩淤泥烂浆中的“空心人”,他们不愿也不能承受自己空虚的事实,因为他们害怕发现自己的本质。小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通过对“海”等这些人类标榜的美好事物艺术化的再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在熟悉语境下的新的陌生,引导观众抵达内心深处,不断检省自身,从而为人的处境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大海与小人物,只是杜小同创作过程中设定的一个个哲学隐喻,它们既不是意识中的对象,也不是认知过程的对象。换句话说,作品所承载的“海”和“人”,并不是经验性的对象,而是一个个活的对话者。当代水墨过于对自我的迷恋以及对他者的遗忘,或者说,对人文人性的绝对化歌颂以及对物性物境与人性关联的习惯性放逐,都在杜小同用最普遍、最日常化的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的伦理关系中得以稀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a0bf8c85028a6c8925fe5ecbccb710f7.jpg

杜小同 / 无题 / 120cm×68cm / 201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de74c93a02f0ee4123881c02ed6b1f6d.jpg

杜小同 / 咏叹 / 90cm×59.5cm / 201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86ad4871e234144ed7e99ebb051a29d.jpg

杜小同 / 无题3 / 199cm×197cm / 201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ffa2f4eb7154a78f0c99126a6f06bbeb.jpg

杜小同 / 月牙湾 / 248cm×122cm /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e710a9f16ec7810903473bac748385fc.jpg

杜小同 / 昆嵛 / 99cm×59cm /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4b0d160f8d5eccea3ecea87f8a92436b.jpg

杜小同 / 沁水 / 98.5cm×60cm / 2020年

  “笔墨就是器官”:从水墨形式回归绘画本体价值

  纵观杜小同《海》系列水墨作品,气象萧疏、杳冥深远、墨法精微、格调高雅,并寓无限哲理与悲凉于其中,极易产生共鸣,引发人思考。在当代水墨创作语境中,笔墨是零还是一切,以及水墨是固守还是蜕变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于这些问题,杜小同坚持认为,笔墨其实就是长在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扮演着与其他器官一样供养生命存在的关键角色。笔墨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外在,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格调、艺术经历、思想品味、人文情怀等内在要素紧密相连,而且是原始的、真实的、浑然的、持久的生长在一起的文化整体,表现出共同影响、共同支援、共同协作和共同表现的本体价值,体现出外在与内在自然天成的稳固意志,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杜小同的创作经验里,水墨艺术并不完全取决于形式和材料,关键在于艺术家思维方式和思想深度介入的程度,以及特有的独创精神和哲学意识。长期以来,以人类为中心的创作和评价尺度影响着包括水墨画在内的艺术门类,其创作观将突出人类伦理观念作为基础,以夸大人在物面前的行为来换取道德的身份确认。但在杜小同的《海》系列作品中,那些在极简画面中反复出现的海平面、波涛、沙石、滩声等,从来都是与人类意志行为无关的恒存物象,当然也不是摇动画家心旌而发的抒情对象,而是让我们看到了有一种似乎把“人”从“物”剔除出去的自然物感,这种物感体现的是万物自在自足自生自灭,并不是物需要人而是人需要物的创作哲学,这必然与以人类为中心的水墨创作观形成价值错位。正因如此,也造就了杜小同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创作风格。譬如,画人,可以把人置于非人的境遇中来描绘,这样反而能把人内心中的隐秘事物准确展现出来;画海,可以把海置于非海的场域中来刻画,使得“海”与“人”的相遇实现了“人与物”伦理关系的重新构建以及和谐共生的道德本位。

  杜小同的水墨实践证明,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独立的、内向的、自省的,是不需要对现实妥协的。他的每件作品几乎都在表现他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美学精神,作品中的形象和情境都与画家本人保持着相似的人格属性和心理特征。中国水墨艺术最重要的还是应向艺术的本体靠近,艺术就是艺术,都是建立在对自身境遇感知后的一种内心援助,它拒绝被支配,更拒绝被利用,它只为“自我”与“他者”的内心需要作证。(节选)

孙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以下作品请手机横屏欣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75ec4ab2d5f1ac05c7a8307c48c7a780.jpg

杜小同 / 无题 / 123cm×193cm / 201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96c26379d8ef9825022a07deec1a73f1.jpg

杜小同 / 长滩 / 190cm×830cm / 201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c4a0b004b15c1626d8c996887536c385.jpg

杜小同 / 晌之二 / 122cm×248cm /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3094f353a6d9b2fc8b745cba3d3427de.jpg

杜小同 / 域 / 228cm×552cm /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78d1ac50669a119184baeddfc1d70abb.jpg

杜小同 / 湾 / 225cm×556cm /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e88728f6d729da1a81aaae8d66405107.jpg

杜小同 / 大南山 / 72cm×243cm /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5880c97b9de83b805d5302c70322bbcc.jpg

杜小同 / 蓬莱 / 115cm×300cm /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e8c79504ee30d2a881679af8df109d9f.jpg

杜小同 / 辛安 / 114cm×153cm /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357b2b681b39aae6c54e29a882510bc4.jpg

杜小同 / 岸 / 72cm×100cm /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1/5e774a39d1554be5d96884ae016b4f9a.jpg

杜小同 / 岸二 / 52cm×90cm / 2022年

  江苏省国画院自1957年筹建至今,已经迈过了60余年的辉煌历程,在画院的学术创建与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前辈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堪称时代经典的艺术精品,在美术史论研究及理论体系构建与拓展方面,也留下了许多具有经典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是交融互补、彼此促动的综合性学术追求,是艺术更新发展、历史沿革积淀的内源动力,也是画院创作、研究走学术综合发展之路的一贯导向。2022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新征程已经开启,艺术创作者大有可为,鉴于此,今年起,在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其命惟新铸丹青--江苏省国画院在职画家创作研究系列”专栏,旨在比较集中地展示汇报画院各位在职画家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综合成果,从生活体验、专业实践与理论研究等不同角度,生动呈现各位在职画家勤勉耕耘、努力进取、传承发展“新金陵画派”其命惟新艺术精神的踏实作为,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奋发进取。

  文章来源: 江苏省国画院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杜小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